爸,我知道您现在跟我联系,是想弥补或者让我原谅。其实谈不上什么原谅,因为我对过去已经释怀了,没有怨恨,我有一双爱我的养父母,已经健健康康的长大,命运并没有薄待我,但是让我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的来面对您,我现在还做不到。我感谢您和我妈给了我生命,我现在工作、生活都很好,我已经长大了,我的事情我会处理好,您不用担心我,您也照顾好自己,祝好~
第二天,工作间隙,那佳拿起手机,点开短信,给她生父发了一段话:
做人如是,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懂得多,不算行家,什么时候不仅懂得多,而且懂得控制,才算到了一定境界。
秋天是一个理性的季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历了夏天的炙热和奔放,秋天有一种收缩和清灵的美。就像一个人,二十多岁时想的是要多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多经历多体验,尽情地挥霍生命。到了30岁,他开始做减法,开始反思,不在去盲目地追求,更多的是理性地选择。这个时候的他,开始收获岁月的沉淀,这个时候的他,开始焕发出一种智慧的人格的魅力和光芒。
那佳之所以想这样安排,是因为她觉得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她想通过钱财资助,首先让孩子物质上不再匮乏,同时也建立和孩子之间的信任。给孩子留一个写信的渠道,是希望孩子有心理烦恼时可以向她倾诉,假如有必要的话,她会介入,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这样,让孩子从小感受到一份来自远方的陪伴和爱。
点完发送,那佳松一口气。这是有记忆以来第一次喊养父以外的人“爸”,有一种怪怪的感觉。
还有一个多月,那佳公司就放春节假了,临近放假,公司事情不多,散发出一股浓浓的回家的气息。有的在抢票,有的在准备买年货带回家,一个小姑娘愁容满面,因为过年回家就面临着被催婚、各种相亲。每当同事跟她聊起过年这个话题时,她总是用“没什么特殊的安排,在北京过“,简简单单地打发了。家里的情况,她从不在公司多谈,这只是一个工作赚钱的场所,她不会把自家的事和盘托出。还有,她心里也筹谋着另一件事,她准备过年后,发完年终奖就辞职,全职去做外汇。当然,这些都是几个月之后的事,目前当务之急,是搬家。
那佳加了一个公益机构工作人员的微信,对方是一位女士,姓陈。当那佳告诉陈女士自己的诉求以后,陈女士沉默片刻,说能够满足那佳这许多要求的公益机构,目前国内还不多。接着问:你为什么不愿意直接和孩子取得联系呢?那佳想了想,决定敞开心扉:我做这件事情,其实有我自己的私心的。因为我自己就是从小被领养的。所以童年的经历并不是那么美好,我想帮助被领养的孩子,希望她感受到一份来自远方的关爱,而不是钱财方面的施舍,二则,我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治愈。我担心的是,假如直接联系我的话,我怕出现什么情况,我应付不了。
那佳想了想,不妨试试。
第21章
秋去冬来,春节临近。北方的冬天很冷,但住在北方的人也很幸福,因为有暖气。当在外面被寒风摧残后,回到家中,犹如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脱掉羽绒服,换上轻薄睡衣,喝一杯热茶,躺在松软的被窝中,真真是惬意。
现在生父的出现,让她的心离养父更近。世间之憾事,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回到家,已是傍晚。那佳洗个澡,点了外卖,简单吃完,睡了一个安稳觉,这是自生父出现以来,最平静最泰然的觉。
那佳开始关注有关资助失孤儿童的信息。她在网上查了不少的报道,近距离的接触或者抚养都不适合她,她理想的状态是:通过一个机构,她定期给失孤儿童打钱,她可以不时了解孩子的近况,孩子可以间接给她写信。她觉得有必要时,会给孩子回复。这一切都通过机构进行,她可以看到孩子,孩子看不到她,但知道她的存在。这有点像调查公司的FOCUS小组。
陈女士回复:那没事的,我们这边有经常做公益活动的老师,还有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出现任何情况,我们都可以提供免费咨询。
好,我这边先为您留意着,有合适的偏远地区的失孤儿童,我会和您联系。陈女士回复。
孩子。
生父的出现,让那佳对养父更加感恩。这个和她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男人,和妈妈从茫茫人海中,张开双手,接纳了她,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陪伴她成长。这是多么神奇的缘分!妈妈早年去世,她还没来得及回报,每想到此她深感痛心和遗憾。她在心里总是深深缅怀养母,她的音容笑貌,她的一颦一笑,充满一种岁月娴静的美好。妈妈一周年忌日之后,她感到自己可以平静面对妈妈的去世了,从老家回来的时候,她带回了一张妈妈和她的合影,装裱成框,放在卧室桌上。甚至,常年模仿妈妈气质的她最近钻研出了新的心得——妈妈的气质的精髓是恬淡。于是她收敛起自己有些咋咋呼呼、偶尔犯二的性格,由内而外向妈妈学习,改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