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皓书的大学时光,有一半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大学的图书馆,是一个滋养思想、启迪心灵的地方。皓书走进图书馆的哲学系列书架,渴望的心灵如久旱逢甘霖。毕竟为了读哲学专业,他付出了太多了。江汉大学位处南方,学校环境非常优美,图书馆与学校南大门正对,地势很高,正午阳光照耀下,整座大楼书香四溢,熠熠生辉。
皓书大学四年读的书,粗略算一下有100本。哲学史类的书有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苏菲的世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黑格尔的《小逻辑》。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东方哲学书有《道德经》、《庄子》《朱子语类》、《传习录》和《春秋繁露》等。另外有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等。
皓书的一大娱乐活动也是读书——读小说。当读专业类书籍累了的时候,读小说可以起到放松解压、娱乐身心的作用。他读过的小说非常庞杂,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百年孤独》、《战争与和平》、《局外人》、《平凡的世界》、《天龙八部》等,也有最近几年因搬上银幕而火的小说《人民的名义》、《金陵十三钗》、《芳华》等。这里面他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是《局外人》,这篇小说仅6万多字,带有存在主义的哲思。这部作品自问世之后,时隔60多年,今天看来仍然是一部很酷的小说。
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书,享受枯燥和无聊也是一种幸福。皓书在大学里成绩很优异,优秀学生、论文获奖,国家奖学金,皓书无不收入囊中。大学四年的专注读书结出了多个果:一个是学校保研的名额。学校一位知名的哲学教授对皓书说:“只要你报我的研究生,保证录取。” 皓书选择接受这位教授的邀请,顺利读研,开启了和这位教授的师生之旅。
第二个果是皓书眼镜近视度数增加了200度。当然后期皓书有努力去打篮球,无论他的初衷是为了长个还是保护视力,但都助益不大。
第三个果就是爱情观的幼稚。这在他追求那佳的表现中有充分体现。哲学家一般会被贴上高深、沉闷、迂腐的标签,而且这些标签在大众的理解中并不具有积极的含义,于是他认为在追求爱情方面应该摆脱这些标签,表现出相反的一面,比如活泼、浪漫,同时寻求机会努力施展自己的才华。皓书在大学里是否有恋爱经历我无从知晓,但是从他追求那佳的表现来看,直接扼杀了他俩碰撞出爱情火花的可能。当然,他们俩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这从他俩的价值观就可以看得出来,一个注重Jing神世界,一个强调物质条件;一个认为自己Jing神世界已强大到可以忽略自身外在的不足;一个在看人的时候遵循从外到内的原则,如果外表和物质条件不达标,那么谢谢,我没兴趣欣赏到你内在的美。皓书不去深入了解对方就去飞蛾扑火,可见他在追求爱情时盲目相信感性因素,完全抛弃了长久以来的遵循理性的哲学素养。
第四个果就是怀揣一颗文学梦,时不时会写下一篇小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日常生活思考结合起来,是皓书一直秉持的读书方法。偶尔灵光闪现,文字就如潺潺流水般从大脑经指尖流出。皓书写的文体有很多,小品文、诗歌、影评、研究感悟等都有涉及。
学校食堂前面有个池塘,池塘里养了许多鱼,日久年深,鱼长的很大。每次路过时,皓书就会驻足欣赏一番。一天,食堂员工把鱼打捞上来,拿开水向它们浇去,它们挣扎了一会,死了,变成了食堂餐桌上的美食。皓书看到这一幕感到莫名的心痛。回去后他写了一篇“杀生与杀心”,感叹“人这一生,会有多少次杀生。如果每一次都感到心痛,会有多少次心痛?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杀的多了,司空见惯,自然见怪不怪,没什么感觉了,这值得批判。永远有心痛的感觉,是对生命的尊重。永远有心痛的感觉,才说明,没有在杀生的同时,杀掉了自己的心。”
看电影时他也会不自觉地从哲学的角度去解析。看完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从探讨理性与信仰的角度写了一篇影评——《追求善还是追求真?-- Life of Pi的哲学意蕴》:
“《Life of Pi》,是 Pi跟一个作家讲述自己少年时的海上历险故事,他跟随父亲、母亲、哥哥乘船移民加拿大,不幸地是轮船遇上海难而沉没,只有他幸运地落在救生艇上活了下来,与他同坐一艇的幸存者还有:鬣狗、断了一条腿的斑马、失去儿子的母猩猩、以及一只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一艇不容多虎,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鬣狗咬死斑马并生吃了它,猩猩试图阻止鬣狗反被其咬死,老虎则突然杀出撕碎了鬣狗。幸存的Pi与老虎在游艇上从对立到相互依存,在经历与天、与海、与鲸鱼斗争的漫长历程后最终活了下来。故事可谓Jing彩,Pi创造了平常人难以想象的神奇,令人叹服。
但就在电影的最后十几分钟,Pi讲述了故事的第二个版本,无情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