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宁惊讶道:“我们梦见的一样。”
夕哲道:“太平不会也有前世记忆吧?”
萱宁道:“我也感觉她对我们的仇恨有好几个世纪,难道她就是那个……”
夕哲道:“九头蛇?”
萱宁道:“算了,我们还是先别瞎猜了。”
回吐蕃的路上,敏珠若有所思,说:“太平会死得很惨的。”
李贤着急道:“你怎么知道?”
敏珠道:“哦没什么,就是猜的,你瞧她那德行,把人都得罪光了,能好吗?”她突然觉得身上不适,又看了看脚,发现隐身的地方越来越多,想起玉莺的话,知道自己违背了太多历史,觉得时日不多了。
敏珠道:“不知道太平会不会对萱宁他们不利。”
李贤说:“所以我们不能回吐蕃,要留下来,伺机救出萱宁和夕哲。”
敏珠说:“可是我只想和你厮守最后的日子,总是忙着救他们,我们的时间就不多了。”
李贤觉得很奇怪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你怎么了?”
敏珠自知说的太多了,道:“没什么,我乱说的。我只是不想你冒险,萱宁有夕哲照顾,没事,再说他们俩如果真有一个有事了,另一个也不会独活,就像如果你有事了,我也……”
李贤道:“千万别这么说,如果我有事,我希望你能好好活着。”
敏珠感动看着李贤。
眼下没了韦后、上官婉儿、武三思、李显,可谓肃清了权力之路,只留下的李旦与李隆基,一个胆小,一个尚幼,都不足为惧,太平公主终于能一手遮天了,她总是认为笑到最后的是她。
太平在朝中的权势和地位非常显赫重要,李旦经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针,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谈上一段时间有时她没去上朝,李旦会派宰相到她的府上征求她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
每当宰相们奏事的时候,李旦就要询问:“这件事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吗”
接下来再问:“与三郎李隆基商量过吗”
在得到宰相们肯定的答复之后,李旦才会对宰相们的意见表示同意。凡是太平公主想干的事,李旦没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话,其余经过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士人更是不可胜数。
由于太平公主权势熏天,所以对她趋炎附势的人数不胜数。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三人都受封为王。太平公主的田产园林遍布于长安城郊外各地,她家在收买或制造各种珍宝器物时,足迹远至岭表及巴蜀地区,为她运送这类物品的人不绝于路。太平公主在日常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也处处模仿宫廷的排场。
俗话说“温饱思yIn欲”,太平公主又想找新刺激了,确切地说她从未断过男宠,只是眼下有了大权后,更要彰显一下女皇风范。有人将胡僧慧范引荐给她,慧范善事权贵,曾私侍于韦皇后,现又献媚于太平公主,公主遂与慧范通jian。慧范也借公主的势力逼夺民产,罗致了万贯家财。
曾是上官婉儿情人的崔湜,也成了太平公主的面首。为了表示对崔湜喜爱,公主奏请睿宗,将其从太子詹事擢为中书侍郎。
李旦总是听命于太平,被大臣说得十分窝囊,李隆基多次私下找他谈话,道:“父王,我对你真是太失望了,你竟然怕一个女流之辈?她又不是你母后?”
李旦道:“你父王我就是胆小怕事,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才能活到今天,她能帮你赶走韦后,就能赶走我。”
李隆基生气道:“兵权在我手上,她能奈你何?”
李隆基对太平诸多不满、觐见李旦的流言传到太平的耳朵里。起初,太平公主并未把太子李隆基放在心上,不久传言多了,加上她仔细观察,越发发现李隆基深藏不露的才能和睿智,而且年纪小小、心却很大,便开始惧怕太子的英明威武,转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长期保住现有的权势地位。
太平公主屡次散布流言,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
她常派人监视李隆基之行止,即使一些细微之事也要报知李旦。此外,她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很多耳目,这让李隆基心里感到十分不安。
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太平公主同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成朋党,企图加害李隆基,幸被大臣抵制。太平公主还曾乘辇车在光范门内拦住宰相,暗示他们应当改立皇太子,在场的宰相们全都大惊失色。
宋璟大声质问道:“太子为大唐社稷立下了莫大的功劳,是宗庙社稷的主人,公主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呢”
第二百四十二章:太平专权
宋璟与姚崇秘密地向李旦进言道:“宋王李成器是陛下的嫡长子,豳王李守礼是高宗皇帝的长孙,太平公主在他俩与太子之间互相构陷,制造事端,会使东宫地位不稳。请将太平公主安置到东都洛阳。”
李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