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云河去看了肥料厂,又想到了那张水泥方子,他不是不想做,但水泥需要烧制,烧火是要用柴的。
若是他这边开了火,就怕今冬的柴会贵,到时受影响的可是一城百姓,所以烧水泥之前,需要先解决燃料问题。
煤,这个储量丰富的矿物质燃料自然是个好选择,但开采出来的煤矿直接烧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就利用率来说也是极大的浪费。
而要用煤,第一条就是找煤矿,这个不难,洛城西南方向就有煤矿,第二条就是煤矿加工,那首先要有场地,所以还是要建厂。
之后,做出能用的煤,才能大量烧制水泥,烧其他。
再一点,宴云河还要考虑到现在的生产力与生产条件,一切都要摸索着前进,让宴云河体会到了开荒的乐趣。
肥料厂建造完毕之后,煤厂被提上日程,正好工人都是现成的,条件待遇不变,大家换个地方,继续开工,赶在秋收前,把煤厂也建完吧,而宴云河也趁着这个时间,去资料记载中发现煤矿的地方现场考察,考察当日就决定在这里建个矿场。
大家先挖着,等煤厂建成,就能直接开工,而农大学妹则是默默在评论区留下一篇矿场安全条例,宴云河也不含糊,选出适用的,每个矿场工人都戴上了铁皮帽,监工每日耳提面命背诵安全条规,即便不识字,也要全记住。
因为宴云河选择槽洗法洗煤,所以煤厂的面积不能小,未免污染水源,还要另挖水渠,将水循环利用,宴云河在卫有荣的建议下参考了几款水车,发现可以满足要求,就放心大胆的开建了。
另一边肥料厂建成之后,已经开始生产肥料,除了上次使用的肥料外,宴云河根据学妹提供的方子又选出几种适合本地的土化肥,有时候宴云河都希望能快进到制出三酸两碱。
宴云河也是在了解到大郑朝有制硝师这个职业后,才拿出了几个用硝作原料的土化肥配方。
肥料厂的名字简单粗暴——洛城第一肥料厂,这时候还不兴这种命名方式,但宴云河定的,大家也喜欢第一的名头,于是都欣然接受。
王行的干儿子王虎,现在一心扑在肥料厂上,手下管着二十几号人,都是王府的仆从,完全不担心配方泄密的事,他们进的原料又不是只用作一种肥。
忙忙碌碌一段时间后,宴云河发现身边的人有些变了,不只面色好看了,就连Jing神也与以往不同。
之前仆从们都是低头服从命令,现在褪去了一些战战兢兢,脸上也有了笑容,群体的感染力是很强的,一时间好像所有人都很快乐。
周玉的教学班原先只有三十几个人,渐渐的,就成了超过百人的大班,就连王府侍卫也开始轮流来听课了。
为此,王行在王庄给他们找了个大房子作教室,是由仓库改成的,宴云河去听了两节课,之后就让人给木板刷了漆,让卫有荣造了粉笔出来。
现在的铅笔主要用户就是王府这些仆从,等攒够了一批数量,宴云河就开始在洛城内试卖,起先确实无人问津,但很快就有人发现了铅笔的妙处,销量渐渐也上去了。
一只铅笔只卖三文钱,这个价格对于买不起墨的人来说,那可是太便宜了,一时间,铅笔就在洛城内流行起来。
反对的声音不是没有,说铅笔写字没有读书人的风骨,被苏墨激情怒骂,他甚至为铅笔连作三首诗,对铅笔大加褒扬,使得铅笔的名声远扬。
再一打听,原来这铅笔竟是忠王做出来的,更是无人再说铅笔低贱,不配读书人使用,借着铅笔的热度,宴云河的名望值倒是起来了,现在身体状态勉强能到五十岁的水准了。
因为笔墨纸砚是和读书人息息相关的事物,而在这个时代,读书人又占据着最大的话语权,一时之间,关于摄政王应不应该退出朝堂的话题再次被人提起。
本来因为楚海德与路之言的争斗渐渐从幕后转到台前,就使不少人对左右二相颇为不满,楚海德和太后天然和小皇帝亲近,路之言只能艰难支撑。
他虽是铁杆帝党,但架不住皇帝太小,连事都不懂,自然和太后最亲近,在他心中,路之言才是大反派。
每每想到这个的时候,路之言都要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拦着宴云河,就让他这么退了。
为什么没拦着呢?
因为宴云河重病活不过三个月,他的卧底崔太医亲口告诉他的!
所以,三个月早过去了,这位王爷怎么还没死呢?
第17章
摄政王他从不骗人。
宴云河怎么可能会死?他不只活得好好的,还越活越「年轻」,连在外面跑的时间都变长了。
虽然只是五十岁的状态,宴云河感觉自己已经活了。
林正山的土地丈量也步入尾声,秋收之前,就要将新的租佃制度公布出去,宴云河现在人缘好,也不怕政策不合人心掉名望,反正他也不强制,接受不了可以走人,他绝对不拦。
这些时日宴云河巡视农田,发现了几个种地的好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