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皇宫的大道上,百姓们见到了形貌衣饰,风俗语言异于汉朝的外国人,那些海外人士身后带着献给新皇的礼物,长长的一串。
这就是八朝来邦,四方恭贺,是何其盛大的事!
想孟朝时何等憋屈,在四方夹缝中生存,早已失却了□□上国的赫赫威名。如今新朝刚立就有外邦来使朝贺,这是不是表明兴朝当立,得天意庇佑,是老天爷的旨意?
百姓们虽然刚刚赶下了废帝,迎了永宁侯当皇帝,但是事后心里难免不安,他们做的是不是对的,永宁侯是不是配当皇帝?原谅他们只是长于封建社会的古人,先前凭一时激愤行事,过后不由忐忑。
这时,海外使团的到来安了他们的心,在他们眼中分明是祥瑞之兆,昭示的以后一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怎么不欢天喜地奔走相告?也一扫消极萎靡之态。
这一切都是韩缜的授意,所谓的海外之民是真的,但是不是真的都是各国的使臣就不一定了。
凌志在海港经营日盛,自己也踏足海外异国之地,经常和海外之民打交道,也引得几个东南亚沿海的小国对孟朝心向往之。他们的国王派出了使团拜访,想和孟朝建交。
韩缜收到消息后,就让凌志赶在登基大典前赶到京城,给新朝的建立造势。
这里面一部分是真的使臣,另外一部分是凌志找海外人士假冒的,按一个国家的名头伪装,反正也没有人听得懂他们的语言。
因此看上去队伍庞大,令人惊异兴奋!
同时,随船带来的还有数量庞大的粮食物资,一定程度上解了京城粮食紧缺的燃眉之急。
君权天授,既然自家父亲要做这个皇帝,那就确保他毫无争议的坐上皇位,一切成定局无人可动摇。既添了一层光环,同时也稳定了人心,可谓一举两得。
其实这些都是差强人意的旁攻,最重要的还是改善民生,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让他们能吃饱穿暖。百姓的想法有时候是很朴实的,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谁当皇帝无所谓!
等建武帝御驾亲征后,韩缜一头栽进了建设兴朝,改善民生的计划中,还要努力做好建武帝后方的钱袋子,随时保证他的后勤充足!
赋税方面在经过甄太师主持的田赋税收改革后,形势趋于稳定,大大缓解了矛盾,韩缜也不想轻易再动这一块。如今国家急需的还是稳定发展,再对土地对手只怕会引起动荡,他倾向于等时间流淌过后,能用一种更适宜灵活的手段置换地主的土地,慢慢的实现土地的国有化。
韩缜从来不是一个大胆冒进的人,步子迈大了只会扯着蛋,他更愿意暂时搁置留待以后时机成熟再说。
官员吏治方面,韩缜命李钦为吏部尚书,清查官员任上腐败,建立考核制度。多启用实干的能吏,淘汰无能的官员。比如成立廉政部,对官员加强监督,鼓励官员财产公开,添加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
古代更多的是百姓对官员的敬畏,做官浑然不是为国为民,而是成了老百姓的天。只要当了官,就是一个天一个地,高低贵贱立现。
吏部增添了一项工作,就是考核官员的思想教育,什么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什么是为民做主,官员的本质是履行国家的管理职能,为百姓做事。你们的俸禄,都是来自于百姓的赋税所供,百姓才是你的衣食父母。
不管官员是不是真的认同这个观念,起码给记进心里去,还得背熟了,通过考试才能上任。就像是一根线,时不时的提醒你,如果有人能心怀敬畏而践行,也算起到作用了。
同时,礼部在科举试卷上减少对书本理论典章的考核,而是更倾向于实干民生,比起文章妙笔生花花团锦簇,更重视朴实言之有物。
另外,他考虑以后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撤销或削减学子取得功名后不纳税不徭役的特权,减少隐户的滋生。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现在只是计划。
兵部更是忙得团团转,下去地方军营调访查证,凡是疏于Cao练的加以申斥,监督协助Cao练军队训练士兵。各大相邻的州府时不时的进行演武对赛,最后从各州挑选最厉害的部队,最后齐聚京城比武,胜了的奖励优厚。各军营热火朝天的Cao练训兵,尚武气息浓重,带着普通的老百姓也喜欢锻炼身体。
总是,就是训练,训练,给了足够的军饷,你们好意思歇着!
而韩缜最重视的无疑是工部,全国技艺最Jing湛,技术最高明工匠师傅都在工部,他们其中不凡有才智有创造的发明家。只是,时代的局限性限制了他们的发挥,匠人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技术得不到发展。
有伟人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了创造性的日新月异的技术,武器的研制,农具的开发,包括各方面的改进,那将是一股可怕的力量。
韩缜私人拥有一支从各地重金聘请来的人才队伍,他将自己记忆中的知识挖出适合这个时代的部分,在他们的配合下一点一点的进行研究,期望得到有用的东西。
他牵线两方合作,同时下令重金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