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就搬进皇帝赐下的新将军府,长孙晟到达洛阳后,一直驻扎在军中,帮着处理军中各种杂务,直到半个月后才归家。
倒是长孙大姑娘,高氏母女到达洛阳军将府的第三日,她便带着儿女过来了,长孙大姑娘的女儿秀娘年初去长安拜年的时候与长孙二姑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时再见,两女自是高兴之极,秀娘一看到长孙二姑娘,就欢呼着扑了过来:“小姨,你们搬到洛阳,自此以后,咱们就能经常见面,真是太好了。”
“母亲,你瞧瞧秀娘这孩子,都七岁了,还这般不稳重,真真令人头疼。“长孙大姑娘一旁瞧着咋咋呼呼的女儿,忍不住朝高氏抱怨。
”不过七岁的孩子,活泼点好,要那般老成持重干什么,观音婢就是性子太静了,正该和秀娘这样的活泼的孩子多处处。“高氏闻声不由白了长孙大姑娘一眼,笑道。
第二十章 族人(上)
秀娘与长孙二姑娘凑到了一处,王琦这小娃儿则与无逸小孩童粘到了一起,高氏初到新地,本有些担心家里的几个孩儿一时半会间难以适应新环境,现瞧着他们的样子,显然适应得很不错,一颗慈母心逐渐放了下来。
长孙晟将军营中的诸多杂事处理得差不多、终腾出时间回家的时候,发现高氏已将府里的一应事务打理得妥妥当当,惊讶之余心头不由对高氏愈发的满意敬重,他回到将军府的第二日,便带着妻儿去了祖宅。
长孙一族乃洛阳承传了数百年的将门旺族,长孙晟青少年时期大部份的时间都在这里渡过,出仕之后因各种原因回祖宅的时间少了,但每逢重要事件,如丧娶生子等皆会回来,又或族里的关系亲近的长辈过世或平辈娶亲,只要腾得出时间,他都会回来。
长孙晟最近一次回来是他的母亲过世的时候,长孙晟一脉长孙氏的二房,他们这一脉的男丁去世都要运回洛阳安葬,长孙晟的父亲葬在这里,母亲去世自然也要送回来与父亲合葬,长孙无忌出生到现在一共随父回过两次祖宅,一次是他刚满周岁的时候,一次即祖母去世,长孙二姑娘则一次都没有回来过。
长孙晟昨日已往祖宅递过信,说了自己今日要回来,为此,他的车驾刚到祖宅门口,便看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和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与祖宅的大管家一同站在大门口等人,这三人一看到长孙晟的马过来,便急急迎了上去:“季庭,顺德见过兄长,马大见过郎君。“
“季庭,顺德,你我本是兄弟,不必拘此大礼,马管家,快快请起。”长孙晟见状急忙一步从马上跳了下来,伸手将两位堂弟拉了起来,并对一旁恭恭敬敬弯腰朝自己行礼的马官家开口。
年长的中年男子名为长孙季庭,乃长孙晟的伯父长孙季明的幼子,那位年仅二十出头的青年则是长孙晟的族叔长孙恺的儿子,长孙恺是长孙晟的族叔,却只比他大了四岁,叔侄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极深,现还好好的活着。
“兄长,后面马车里坐的是嫂子和我的侄儿们吧,快让他们下来咱们好进去,父亲这会怕都等急了,自听闻兄长今日要过来,父亲从昨晚开始就在叨念你,若非怕人说咱们家没规矩,他都忍不住要和我一同迎到大门外了。”长孙顺德被拉起来之后,眼珠落到长孙晟身后的马车上,笑着开口道,现年刚刚二十二岁的长孙顺德性情颇为开朗,他虽只见过眼前这位在族中声望极盛的兄长几次,在他面前却丝毫不拘谨。
“劳五叔惦挂了。”长孙晟听得语意微微一哽,随后唤出马车中的妻女,高氏下了车,自是要领着儿子与族弟见礼,双方寒喧了几句,一行人便随长孙顺德和长孙季庭一同朝宅内行去。
长孙晟现年已五十有六,他这一脉中尚活着的长辈就只有四房的长孙恺和五房的族叔长孙大敏,其它的族人多是同辈和小辈,长孙家的祖宅是七进的大宅,长孙晟夫妇刚随长孙顺德和长孙季庭走进第一重庭院,便听见一个洪亮的声音在长廊对面响了起来:“季晟,一别数年未见,你,你也老了。”
长孙二姑娘顺着这个声音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看上去约莫五六十岁的老者,满脸激动的站在对面的长廊中,他看见长孙晟,立即抬步朝长孙晟走了过来,此人便是长孙晟的族叔长孙恺,长孙恺现年六十有二,曾在军中任职,五十五岁之时辞了官,一心回家养老了,他是长孙晟这一脉中与长孙晟关系最好的人。
长孙晟这一脉一直十分兴盛,其曾祖乃北魏大司空长孙稚,长孙稚膝下共有五子,个个出众,长孙稚的长子长孙子彦和次子长孙子裕为弃妻张氏所出(张氏为长孙稚元配嫡妻,后因红杏出墙而遭稚厌被休,是为弃妻,此乃些许杂文记载之事,是真是假作者君不得而知。)三子,四子和五子则为继室罗氏所出。
据说因张氏之故,长孙子彦和长孙子裕皆不甚得长孙稚喜爱,长孙稚最喜欢的是第三子长孙绍远(长孙稚上党的爵位最后亦由此子继承。)不过长孙子彦和长孙子裕虽不甚得父亲喜爱,本身却十分争气,再加上家族的余荫,成年之后皆成了朝庭重臣。
长孙子彦子嗣极丰,一生共育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