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父皇,儿臣一时也不知道。待儿臣了解清楚情况,再向父皇禀报。”瑞王一脑门的汗,心里有了计较,要拿周庸当弃子,只希望他的父皇不要再问,好让他回去仔细琢磨圆了这个谎。
“宁王,你去查。”皇帝转念,向璟泽吩咐道。
“是,儿臣遵旨。”
“父皇,这事因儿臣而起,不如还是让儿臣去彻查吧。”瑞王抢着说道。
“不必了,叫宁王去查。这人你们安置下,起驾。”瑞王脸如白纸,此刻坐在马上已经丢了三魂七魄。
如此巧合的御状,沈云自然不信没人在里面推波助澜。他跟在随行的队伍里慢慢明白了整件事。大概璟泽早已洞悉瑞王在江南作的混账事,只是要等这把火烧的民怨沸腾,流民四起。想必这人能突破封锁到京城来,必有璟泽在其中出的一番力。皇帝震怒,必定会叫大理寺或者他彻查此事,而大理寺少卿是他的人。
告状之人虽Cao着江南口音,只是这回话水平和临危不乱之程度,实在是叫人不得不怀疑是否真是流民。而且这两人能从人群中流窜出来不被阻拦,一人知道躺倒在马车下,阻碍去路,如此缜密,想必也有璟泽的一番谋划。
沈云只觉得一阵无语,自家这位六皇子的心机着实可怕。他远远地看着璟泽的背影,转念想到他幼时受的那些苦,只觉得这样也没什么。对喜欢的人的袒护,往往就是这么毫无道理。
宁王在彻查案子的时候,同时下了命令,江南各地府衙不得拒收流民,每府每衙必须开仓赠粥。若衙门力所不逮,想办法利用当地百姓力量分散安置流民。每接受流民暂时安置的百姓家可获衙门一两银子补贴一月,这相当于普通人家每户每两月的支出,是十分划算的。同时,他要求密切关注流民中的病患,但凡查到有瘟疫之症即刻隔离。这样两条政令下去后,江南一道明显开始有了起色。
而后,他花了不长不短的一个月,查出了瑞王和周庸联手贪墨和挪用公款之事,递了折子上去。
御书房里,皇帝大怒。
“瑞王,你很好。居然和周庸联手贪墨了三百万两银子。”
“父皇息怒,儿臣可以解释。”瑞王扑通跪下,着急开口。
“解释,好,你给我解释听听,这笔钱你用在什么地方了。”
“我…”瑞王一时间语塞,编不出什么合适的谎言。他这一个月过的心力交瘁,和门下食客朝中心腹商量过各种办法,打听下来的消息却令人绝望。宁王手上的已有不少证据,他只觉得自己要完了,瑞王府里的东西给他摔了个遍,身边那些天天围着转的朝臣他也骂了个遍,可是想不出丝毫办法。
“瑞王啊瑞王,我派你去江南治水患,你在江南呆的两个月到底在做什么?你倒是给我说说。还有你贪墨的三百万两干什么去了,你也在这说说。”
“我…儿臣…不知道周庸作的那些混账事,我只叫他好好把堤坝修好,开仓赈灾,他曲意逢迎,欺骗于我,这些事儿臣并不知情。”瑞王打定主意,下了决心要弃周庸,因此凛然地说道。
“哦,是吗?那这些信是怎么回事?!”皇帝把手上一叠信扔到了瑞王头上。瑞王一看到信封,脑子一片空白,那是他写给周庸的密信,怎么到了皇帝手上。
“这…儿臣也不知道是什么。”他拿起信封,打开信封的时候手止不住的抖。“这是有人栽赃陷害,儿臣从未写过这种信。”
“噢,那信上这私章也是别人冒刻的啊。”瑞王刷的一下脸上全无血色。这章是皇帝亲手刻的,每位皇子都有一枚。
“父皇息怒。”这时,站在一边的宁王适时出了声。“想必皇兄也是一时糊涂犯的错。”皇帝看向宁王,脸色稍霁,显然很满意宁王这一个多月的所为。
“瑞王,给我把贪墨的钱退回去,自己回去闭门思过一年。”皇帝说道。“跟你弟弟好好学学。”
“谢…父皇开恩。”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很多年后,沈云长出了几根白发。
“云儿,为什么我觉得你长出了白发好像很开心。”
“恩,白首不相离。以前只做到了三个字,现在做到了五个字。”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二十二、
人间四月芳菲尽。桃花始盛,微风和乐。尚书府里,璟泽与沈云啜茗清谈,享受这最好的时节。桌上放着一盘红梅杏,这是璟泽爱吃的。璟泽自小生长环境四面楚歌,养成了十分克制的性格,对自己更是常常节制到自虐。比如吃这件事,他虽喜欢吃杏,只是从来不说,即使放在眼前,他亦不会多吃。只不过,还是没瞒过枕边人的眼睛,何况沈尚书知冷知热,懂察言观色的厉害。
“陛下这次似是有意放过瑞王。”
“恩…父皇本就是格外恩宠他。”
“同样是贪墨,瑞王动的银子比之废安王要多上数倍,然而处罚之轻重,实在是...不过,安王虽然名声在外,却根基太弱,是一个花架子,说倒也就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