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依也就跟着住进了张府。
等到张良回来之后将这些事情说给她听,倒也让她很是笑了几次,尤其是听到有人不知道是不是表演的太过入戏,竟然因为刘邦不肯当皇帝哭着喊着要自杀,而且还真的冲着一根柱子就去了,被人拦下之后,居然也不肯消停,一边挣扎着还要去够那根柱子,一边大声质问刘邦:“大王为何不肯称皇帝?连大王都不配称皇帝,那臣就连活着都不配。”
那样子就仿佛是刘邦如果坚决不肯称帝的话,他也就坚决不肯活着了。
林依依听的差点笑死,她真的不敢相信这是真事儿,但是张良还不至于为了逗她笑就编出这样的故事来,于是她笑完了之后,抹着眼泪问他后来怎么样了,汉王是不是终于答应了?
张良就笑着摊了摊手故作无奈地道:“不然还能怎么样呢?大王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在自己面前撞死吧。”
林依依一点都不奇怪。
这世界上,真正的政客是比演员都要有演技的,更何况,就算所有人都知道一切都是在演戏,那又如何呢,不过是所有人的一个默契罢了。
不管怎么说,大汉帝国终于要成立了,那个在历史上无比辉煌,出现无数优秀人才的时代,终于开创,而她,身为一名莫名乱入的旅者,也将见证这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
这让她激动不已。
二月初三,汉王在汜水北面登临皇帝位,众诸候将相共计三百多人恭听了刘邦的即位诏书,封赏了各诸候异姓王,宣布定都洛阳。
稍后,刘邦便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
席间,论功封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
接着,他又让张良从齐地自选三万户为自己的封邑。
张良没有战功,心知许多人都不服他所受到的封赏,又早就知道他在历史上的位置,于是推辞道:“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陛下在留县相识,这是上天指引我跟随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
萧何被定为首功,就已经被一群骄兵悍将们不满了,现在连一个没有丝毫战功的张良,居然也要被封为万户候?
这让他们心中更加的不平起来。
许多性情急燥的,已经出言反对起来,他们认为曹参跟着刘邦的时间并不比萧何短,而且还出生入死南征北战,身受七十余处战伤,更是多次救过刘邦的性命,功劳才是最大的。
而像萧何、张良之流,只不过是躲在后方动动嘴皮子罢了,哪里能和他们这些攻城掠地的武将们比功劳。
但是刘邦却坚定地认为萧何的功劳为第一,就连张良,刘邦也认为他的功劳是别人代替不了的。
他坐在席上,看着底下的人吵吵嚷嚷,对他的决定老是反对,心里其实很不高兴,但是今天却是个大喜的日子,这些人也都是他的功臣,他当然也不能将这不高兴表现出来,相反,他还要表现的比谁都高兴。
他满饮了杯中酒,将酒尊重重地放在案几上,发出“呯”的一声大响,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然后他带着醉意大力拍着面前的案几,看着众人大声笑着问道:“你们都说实话,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去天下?”
大家一看,皇帝陛下这是有些醉了?
也是,今天这样的日子,换了谁大概都会醉。
不过,不管怎么说,皇帝陛下开口询问,他们当然是要赶紧回答的。
于是有的说,这是因为陛下仁义,项羽不义,仁义之君当然会战胜不义之君。
也有人说,这是因为陛下是真龙天子,天命所在,所以才能得到天下。
还有人说,这是因为陛下重情重信,公平公正,得了人心,所以得了天下……
总之众说纷纭,却总离不了皇帝陛下的英明神武与仁义贤德。
刘邦笑嘻嘻地听着,等到众人再也想不出更加新鲜的赞美之词了,他才摇了摇头道:“错!你们说的都不对。”
众人一愣,有些摸不着头脑。
虽然刚才那些话说的有些夸张,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些原因或多或少,都是汉王比项羽做的成功的方面,怎么陛下会说这些都不对呢?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原因,那么又会是什么原因?
刘邦看到自己一句话就把大家都镇住了,心里也忍不住得意,之前那些许的郁闷也消失大半。
他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就因为他们为我所用,所以我才能取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去重用,因此败在我大汉朝的手中。”
众人听他这么说,虽然心里略有不服,却也不得不承认陛下说的没错,韩信就不说了,这最后的一战,他居功至伟,就连他们之前很是不服的萧何与张良,仔细想来,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