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漪点点头:“我没意见啊。”
这样十一人的队伍阵容就确定下来了。
原本几个人还觉着十个人答题绰绰有余,没想到真的正式开始时深感人数不够,尤其理科方面,在答题期间甚至要请景巧丽负责给大家打饭买水,照料一下后勤。
比赛正式开始前半小时,二组的成员们就先来到了教室。首先要给自己组起一个队名,几个人一合计,这不是题海大战吗?我们就叫游泳冠军队吧。
教室里的桌椅被拼成在中间的一长条,几个人分别坐下,按照左边:高轩、陈宁、鹿亦然、融睿达、秦羲和,右边程松峰、元文雅、娄云涛、裴向露的顺序坐下。张若漪坐在秦羲和和裴向露中间,负责承接文科和理科的边界,景巧云在她正对面,高轩和程松峰的中间。
十一人连成一条长长的回路,方便协作。
高轩再次和组员们确认:“等会比赛正式开始,咱们先人手一套题,快速阅读并填写自己会的,然后进行判断:文科类题目多,就往左边传,理科类题目多,就往右边传。这是第一阶段。等做完手头这十本题之后我和程松峰分别从前往后和从后往前开新题,文科类多,就给他,理科类多,就给我。文科这边,题往左边传,理科这边题往右边传。这是第二阶段。”
“这就是我们答题的两个阶段,先做完十本完整的之后,优先让题量大的部分先完成。昨天文雅连夜给咱们每个人都刻了橡皮章,写着自己的名字的一个字,题在你手里的部分做完了,你就在标题旁边印一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我和程松峰还有张若漪注意一下,务必让传来题目的方向上,每个人都答过这个题。”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陈宁手里这套题,文科多,把自己的部分快速刷完,盖好章,然后传给鹿亦然,这么传下去到老秦给张若漪,你得看看,是不是他们几个都有了。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没关系,因为这个卷子是陈宁开头的,传了一圈回来,到程松峰手里,他看是陈宁开头,就交给我,我来看完,交给景巧丽。”
“要是这题是另外他们三个开头的,我看完,传给陈宁,咱们再走一圈,比如融哥先写的,到我手里,传给陈宁,传给鹿亦然,融哥又拿回手里,你一看,哦一圈齐了,就给他仍桌子中间,景巧丽来收。”
“要是这题中间缺了谁,没连上,文科理科到张若漪这里,缺了谁,你就打回去让他重做。咱们第一天的任务是十五套题,第一天先试试手。”
规则听起来十分复杂,但是因为时间紧,争取每个人每套题都只经手一次,二组的原则是,不走回头路,不管什么科目看到会的题就答上,不做难题,不确定的空着。争取答对得多,错误的少。
等比赛正式开始,每个人都进入热火朝天的环节,刚开始的一个小时比较复杂,张若漪仅仅自己手头的卷子,就把语文、英语、数学、理科类题目和文科类还记得的部分都答上了,同时还附带一些艺术类问题。总体来说在极难的题基本被放弃的情况下卷子难度中等。
等到几个人慢慢联动起来,到张若漪手里的题基本上都是三四个人完整过了一边的,也就是越到后面,工作量越小。
十二点的时候景巧丽提醒大家吃饭,几个人准时放下手中的笔。这时候张若漪已经做到第六套题了。完整的试卷也已经完成了两份。
大家纷纷直起身体出门吃饭,在大屏幕上可以看到,速度最快的一组已经完成了四套。
“他们应该是分四组快速做题,一组一百道那种。”陈宁推了推眼镜:“这样刚开始速度确实快,但是两三个人同时做题,到后面肯定没我们流水线速度好。”
这种想法当然没错,流水线永远是最快的劳动方式,当然前提是大家配合默契。
在大屏幕上,一共有四个衡量尺度:答题卷数、平均每卷作答数目,正确率、得分。
比如一组,这四项数据分别是:4、364.2、75%、728;
而二组则是:2、340、89%、526.8。
三组一套题还没提交。
平均来看,一组每一套卷子得分才182分,二组则每套卷子得分263.4。如果五十套卷子叠加下去,分差将难以追赶。
保证质量,提高速度,二组的策略是正确的。
吃完饭大家像打了鸡血一样继续奋斗,其他同学则在时不时观察一下比赛的进展。
第一天晚上八点时,一组已经完成了12套题,看起来他们调整了策略,正确率方面提升了,当然答题速度略有下降。
二组其实已经完成了18套,不过为了“藏拙”只上传了用来迷惑人的10套。就这高轩还觉得提交多了,如果早知道一组交了12套,他们交8套就好了嘛。
三组还是0套,倒是十分神秘。
半夜里按常理几人可以进行休息,毕竟早就超额完成了任务,但是经过商量后,文科类同学压力较小,可以自行安排,理科类六人三人一组,按照11点—2点,6点—9点,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