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们每个人给自己的名字都加了个英字?”明兰奇怪地问。
姥姥得意地说:“我们是为了向刘英战士学习!”
明兰终于知道了朱爷爷光临漂亮房子并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的事,明兰说:“叫什么名字都只是个形式,关键要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苦的Jing神,学习他们坚定的信念!”
孩子们明白了,又高兴地叫回了自己的名字。
学习了红色故事的孩子们的确和从前不一样了,每个人都更勤奋懂事了,姥姥也和从前不一样了,姥姥开始一个人躲起来抹眼泪。
明兰、明天和孩子们敲开了姥姥的房间门,看见姥姥的眼睛红红的。
大家追问姥姥到底出了什么事,姥姥只好说出实情,原来朱爷爷讲到战争年代老百姓过的水深火热的日子,让姥姥想到了自己的父母——
“姥姥的妈妈和爸爸,我们应该怎么称呼啊?”小浪花问。
浪说:“应该叫外曾祖母和外曾祖父吧!”
明兰摇头说:“不对,爸爸的姥姥我们应该称呼她为外曾祖母,爸爸的姥爷我们应该称呼外曾祖父,可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姥姥的妈妈就是妈妈的姥姥,你们是妈妈的孩子,称呼妈妈的姥姥应该叫曾王母,妈妈的姥爷就是曾王父。这是《尔雅》中的规定。《尔雅》是一本词典。”
孩子们感觉有些凌乱,不过还是记住了,姥姥的妈妈他们要叫“曾王母”,姥姥的爸爸他们要叫“曾王父”。
姥姥也记住了。
“那时候,敌人来村里抓壮丁,为了不让敌人抓走,你们的曾王父就想了个办法,往自己脚脊梁骨上敷一种毒草药,很快脚就烂了,敌人看见他脚烂了打不了仗就放过了他,可是他的脚也一辈子落下了残疾。”
孩子们心有戚戚焉,姥姥又解释道:“你们的曾王父可不是不想打战怕死的人,而是一旦成为敌人的兵,就要去杀红军杀老百姓,他下不了手,所以宁可对自己下手。”
原来如此。
“姥姥,你也说说曾王母的故事吧!”
在孩子们的央求下,姥姥开始讲述自己那苦难母亲的故事——
第九十六章 忆苦思甜(一)
“你们的曾王母,就是我妈,”姥姥说着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她这里和别人长得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大家都忍不住追问。
姥姥卖了个关子,先让大家伙自己查看一下自己的心口,于是明兰和孩子们纷纷离席,过了一会儿,大家回来后,面色都有些古怪。
小浪花先开口:“姥姥,为什么我心口这个位置有点凹进去啊!”
大家听到小浪花的话不由松了口气,因为他们心口的位置也有点凹进去。
姥姥说道:“我妈心口这个位置是不凹进去的,所以她常常说大家都良心不足,而她是个知足的人。”
其实,曾王母心口这个位置为什么长得和别人不一样,不得而知,不过绝对不是她自己口说的原因。曾王母只是想表达她对生活的满足,不贪求。
曾王母是在晚年发出这样的人生感慨的。
那时候,她一日三餐也就是粗茶淡饭,和现在孩子们的伙食相距甚远,不过对于曾王母自己来说,却已经是太幸福太幸福了,要知道她的童年可是常常饿肚子,想要吃顿饱饭都不能够。
“你们曾王母小时候过得可是苦日子,哪像你们现在吃香的喝辣的,穿漂亮衣服,可以读书,浪还可以跟着大师学古筝,”姥姥在忆苦思甜,说道,“你们曾王母十岁不到家里就遭大难了,她爸爸就是我的姥爷病得快要死了,她的妈妈就是我的姥姥为了养活孩子,不得不改嫁。家里一共有三个孩子,改嫁也不能三个孩子都带去啊,只能带走最大的姐姐和最小的弟弟,你们曾王母就被留下来照顾她生病的爸爸。”
“她把她爸爸送去医院吗?”小浪花紧锁眉头问道。
浪作为最大的哥哥,比小浪花要懂得多些,他说:“曾王母的家在很高的山上,她一个小孩子是没办法把她爸爸送去医院的。”
“那还是把医生请到家里来吧!”小浪花想当然地说。
姥姥摸摸小浪花的小脑袋,叹口气,说道:“关键不是送去医院,也不是往家里请医生的问题,而是没钱。”
“如果有钱看病,曾王母的妈妈就不用改嫁了。”小旗说。
姥姥点点头:“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哪来的钱看病呢?”
“曾王母的妈妈改嫁没有把曾王母一起带走,那曾王母一个小孩子没钱吃饭,又要照顾生病的爸爸,她应付得过来吗?”浪第一次听姥姥讲述曾王母的故事,对童年时代的曾王母充满担忧。
毕竟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姥姥的心情更加沉痛,她已经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她一个小孩子哪里应付得过来?她妈妈带着姐姐和弟弟改嫁那天,她也想跟着她妈妈一起去,一直追了一路,后来被她妈妈用这么长的竹竿给打回来了。”
姥姥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