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约而同地想到——秋云山的两个女儿带着不少财物逃跑了,现在还没追回来。然而她们总不可能长出翅膀直接飞了,还是很有希望能抓回来的,而她们带走的那些银元、珠宝之类的东西也应该能再找到。
注释:
由此可算得优等地和劣等地的产量差异,一亩优等地的产量相当于大约两亩劣等地。这是由于设定中的丘阳地理条件决定了河边的(未水土流失的)土地肥沃而便于灌溉,而山区的土地则不适宜种植粮食。
②在中、贫、雇、农中,雇农不占有土地。
☆、第二十四章:当干部
村公所开了一次短会,最终张兴满成功地说服了李福山和王元品,让她们同意应当按照群众的缺地程度分配这些土地。
至于如何划分群众的缺地程度,则又成为了秋穆这个财粮主任的工作。不过好在分辨每家每户的缺地程度不像确定个人的受害程度那么困难,因为普通人家有多少人、多少地还是很容易统计的。之前在国民党和伪军统治丘阳的时期,这份统计也做得十分准确漂亮——毕竟关系到那些官nainai们最看重的税收,在这方面她们还是很下功夫的。
还是按照劣等地记为一,中等地记为一点五,而优等地记为二,这样统计下来丘阳所有能种出粮食的地总价值为一万三千九百八十点五,每人平均应当占有价值十点二的土地。于是,但凡是现在占有土地低于这个值的,应当都属于欠缺的状态,应当有所补偿。而秋穆定义,目前占有土地的估值低于平均值的一半儿的则属于严重缺地。由此划分,几乎所有的贫农和差不多一半儿的中农都属于严重缺地的行列,雇农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这次分配土地,被定义为主要分配给严重缺地者。而对于严重缺地则又分成了最严重、较严重、较不严重三级,按照三比二比一的比例分配土地价值,然后再换算成三等不同的土地的亩数。
原本秋穆计划着,应该让群众自己来挑选所分配到土地的等级,毕竟估价是相对公平的,如果要劣等地就能得到的亩数多些,而优等地则得到的亩数少些。然而李有河却提醒她这样肯定不行。
大家都想要优等地或是中等地,而没有人想要劣等地。不光是因为优等地和中等地亩产量高、便于耕种,还是由于这两个等级的土地多数与乡亲们住的地方离得不远,不用来回走很远去劳作,看守也更方便。而劣等地则大多数都在山区,没有谁会愿意为了那一亩三分地儿还要上一趟山。所以如果是让乡亲们自己来选地,那肯定会发生矛盾。
经她这么一说,秋穆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然而还是说道:“可咱也不能随便分不是?总得尽量把各家的地分到原有的地周围,否则乡亲们到时候该怎么种呢?”
李有河却笑着说道:“原本就没办法分到一块儿去,再怎么挑也没用。”
秋穆觉得有些奇怪,又一想才意识到,她们现在分的是秋云山家的地,这些地原先都是聚在一起的好几大块儿,无论是随机分还是大伙儿来挑选,事实上离各家原有的耕地的距离都不会差得太远。而且这些地肯定不能就这么分完之后直接种,之后乡亲们肯定要互相换地,来尽量让自己家的地能够连成一片儿或是分成较大的几片儿。这些事儿其实是不用村公所Cao心的。
“那行,”秋穆坐在原先秋云山家的书房里,拿过丘阳的地图看了一番,“那我就这么直接分了。”
“行,没问题的。”李有河说道,“如果群众有什么不满意的,还可以来找我反映。”
李有河作为治安主任,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听取群众的意见,从而据此来解决群众的问题。秋穆很佩服她这样一个年轻的姑娘,却能够把丘阳这些乡亲们生活中的困难和矛盾看得如此透彻。她不像张兴满那样能够掌控大局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却比之前有好几年离开丘阳在军队中度过的张兴满更能融入群众,或者说由于她本身就成长在群众中,她也是群众的一部分。
秋穆觉得做基层工作的确需要更多这样的干部。当下解放区的农村干部大多都是土生土长的,如果是一个不知情的苏联人看见他们,可能就会责怪他们没见过“大世面”、思想不够先进。但这或许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儿。来自群众的干部会更了解群众,更能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维护群众的利益,至于其他的理论知识则都是可以学习的。反倒是那些读过几本书而因此自以为是的家伙们,到了基层却瞧不起群众,还妄想着套用那些死的知识来指挥群众,才更容易把事情搞砸②。
而李有河则是原本想看看秋穆怎么分这些地,却看到秋穆并没有多看那地图几眼,反而又拿出之前的记录,对照着做起了计算。那些略显潦草的数字看得她实在有些头大,连忙离开了书房去干自己的活儿了。
现在治安主任的工作倒没有多少,不过李有河依旧是民兵队员,自然要去执行日常的任务。这回是村里一位解放军战士家的屋顶塌了,家里没有能干得动活儿的女人而没办法修补,才去求助于民兵队。
由于人家有困难,而且还是军属,民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