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车行驶在路上。
两侧挺拔的树木向后飞驰而过。
汤建军正坐在汽车后排,盯着手中的资料看个不停,他抬起头焦急的问一句,“还有多久?”
前排穿着军装的年轻士兵,扭过头开口答道,“大山的路不好走,还要三个小时呢。”
他随即关心道,“汤院士,一路时间很长,您还是睡一会儿吧。”
“好。”
汤建军不在意的点头。
他也知道应该休息一下,但想到湮灭力场实验组正在进行的研究,很可能是核聚变的初期实验,或者和约束核聚变相关,他就根本睡不着了。
约束核聚变,就是他一辈子的追求。
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在研究约束核聚变技术,并申请了制造了小型托特马克磁约束装置。
这个装置制造出来以后,只短暂开启过几次,就一直在核工程物理所的实验间里,都快成为了一堆废品。
以托特马克磁约束的方式研究可控核聚变,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一个小型的约束装置都可以称作是个‘模型’,自然不可能在内部进行核聚变反应。
国际上也有相关的研究,最高投入甚至超过百亿美元,制造出了中型以上的托特马克磁约束装置,并模拟进行了核聚变实验。
百亿美元以上的研究项目,实验过程中也是问题频出,好多问题根本找不到解决方案。
国际核聚变相关的学术组织认为,想要真正去研究实用的可控核聚变技术,最低投入也超过千亿美元。
这并不是说投入千亿美元,就能制造出可控核聚变装置,只是进行相关技术难关的研究而已,是否能解决技术难关也很难说。
很多核聚变领域研发的科学家都认为,“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几乎不可能制造出可控核聚变装置。”
汤建军也这么认为,直到强湮灭力场发生技术出现。
如果找一种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方式,包裹反重力场的强湮灭力场,再加上托特马克环形磁约束,就是最完美的搭配了。
所以汤建军才加入了f射线研究组。
他不是为了研究f射线,而是为了更了解强湮灭力场,弄懂装置的原理和物理特性,来确定是否能用来约束核聚变。
在不断增加了解以后,汤建军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就要寄希望于f射线发生装置,以此内部进行核聚变反应才能被强力约束并变得可控。
可惜……
汤建军很清楚自己没有那个威望,能申请到足够的经费、足够多的支持,去以f射线发生装置来研究可控核聚变。
即便能获得上级部门支持,甚至获得足够多的资金支持,他已经上了年纪,没有足够的Jing力去做了。
这是非常无奈的地方。
现在得知湮灭力场实验组在类似于f射线发生装置内部进行核反应,汤建军心里的激动就可想而知了,他去湮灭力场实验组的目的,就是了解相关的实验技术,也希望说服王浩研究可控核聚变。
“如果王浩申请研究可控核聚变,就一定能获得足够的支持。”
“王浩还年轻,有Jing力……”
“他是湮灭理论的开创者,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反重力场、强湮灭力场了。”汤建军思考着都有些激动。
他确实没有足够的Jing力,带队去完成如此重大的研究,但只要能参与其中,负责一小部分工作也满足了。
……
湮灭力场实验基地。
王浩对于汤建军的到来非常重视,亲自出门等了二十多分钟,见到军车缓缓的开了过来,就立刻迎了过去。
汤建军下了车就见到了王浩,激动道,“王院士,好久不见了。”
“好久不见!”
两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在核工程物理所。
当时王浩带人过去查看螺旋磁场装置,并确定把装置拆下来运到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配合实验。
王浩带着汤建军参观了实验基地。
一路上,汤建军就在问新实验的问题,得知最初的实验只是电力发热,就试探性的问道,“之后会在新的反重力场内进行核试验吗?”
他说着强调一句,“核反应,才能供给足够都的热量。”
向乾生跟在旁边,顿时惊讶的看向了汤建军。
多数人听到要在反重力场内进行核试验,都会感觉非常的惊讶、不可思议,因为核试验实在太危险了。
这个老院士竟然主动询问,还有点迫不及待?
王浩道,“确定有把握能控制,我们才会考虑。”
汤建军听罢点点头,他沉默了好半天,干脆直接问道,“王院士,我觉得你们这个新的实验技术,简直就是为了可控核聚变量身打造的一样。”
“你想想,强湮灭力场可以湮灭能量粒子,反重力场降低粒子活跃度,也就是降低反应强度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