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狡诈伪善,他远超我爹
朱高燧被秘密运抵顺天的事情鲜少有人知道,毕竟这人特殊,事儿也特殊。
但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宣德皇帝传诏,赵王谋逆,按大明律例本应废除其爵位,废为庶人,发配边疆,但念在其早年间为大明建功颇多,以及吴王求情,特保留其宗室身份。
然,谋逆之罪不可恕,吴王上谏,议其随远洋宝船队前往当年钱勇等人发现新粮种之处,为大明探寻和取得更多新粮,陛下应允。
诏令里的官方语言可以置之不理,总结下来就是赵王谋逆,本来应该飞废其爵、夺其身,发配边疆,但是吴王上谏,建议让他戴罪立功,为大明取回更多的粮食种子,宣德皇帝答应了。
关于这份诏令里有多少话是可信的,多少话是不可信的,这个问题没有人去追究,人们更多的还是在谈论朱高燧的结局。
虽然说保留了其宗室身份,但实际上也就是被流放了,而且还是被流放到了海外,这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人了。
但是,真的有人在意吗?
有,肯定是有的,但这些人都是一些本就已经掌握了部分东西,而且还想着更进一步的人,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对朱瞻壑有不满的情绪。
但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他们都不在意这些,只因为诏令里面的一句话。
新粮种子。
把时间推回到十多年前,没有人会想到有朝一日粮食能够亩产达到四百,甚至是更多更多。
那个时候,你就算是出去说也没人信,所有人都会觉得你是在发癫,做春秋大梦,因为那是人们连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放在现在,你就算是跟人们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亩产万斤的粮食,那也是会有部分人信的。
有什么不信的?当年大明的稻麦亩产量不过两三百斤,但钱勇他们带回来的粮种却做到了让产量翻倍,土豆和红薯更是达到了好几倍的增幅。
万斤,很多吗?相比现在不也就是十倍的涨幅吗?当年都有这种神迹,现在为什么不能有?
当然了,这还是夸张了,毕竟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理智的。
在人们的臆想中这个世界上的确可能会存在产量更高的粮食,但任何事物都会有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的话还是超出了绝大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去合理的幻想。
比如说,现如今大明的粮食亩产量有亩产过四百的玉米,也有亩产过千的土豆和红薯,再出现个亩产一千一二甚至是一千三四的新粮种不过分吧?
而且,朱瞻壑当年都能让人去寻找到像土豆红薯这种高产的粮种,那为什么不能找到别的?
出现更高产的粮种,这不仅让普通百姓无法拒绝,也让官员、贵族等无法拒绝。
在这个时代,粮食,在各个阶层的眼中都代表着利益,只不过有的人眼中的利益是果腹,是娶妻生子,而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是更多的钱财和更大的权利。
至于是谁去,怎么去,结局如何,又有谁在意呢?
皇室宗亲怎么了?皇室宗亲就不能去了吗?况且还是个犯下谋逆大罪的皇室宗亲,本身保留他的宗室身份就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怎么去?那不是有远洋宝船队吗?至于远洋路上的危险?那不是很正常的吗?海上风浪那么大,没有危险才不正常呢。
至于结局如何?
毕竟是去寻找新的粮种,存在失败的可能,但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又不用他们以身犯险。
成功了,他们就说说好话,表示一下他们不是忘恩负义的人。
失败了,那自然就是开喷,反正也就是张张嘴的事情呗,又不会损失什么。
然而,事情就真的这么简单吗?
天寿山脚下。
一个很简单的房子,这里曾是皇陵看守所住的地方,但如今却成了朱高燧一家的落脚处。
原因很简单,远洋宝船队现在还在休整,在苏伊士运河能够承载宝船队的航运之前是不会出发的,而在此之前朱高燧一家是需要一个落脚处的。
按照发的诏令来说,是不适合让朱高燧一家去诏狱里呆着的,所以朱瞻壑索性就遂了朱高燧的“愿”,让他来天寿山给老爷子守山。
“殿下……”看着满脸Yin沉的朱高燧,赵王妃翁氏惴惴不安地开口。
“虽然是被流放海外了,但好歹也是保住命了,现如今形势比人强,殿下伱就不要再烦恼了。”
“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朱高燧Yin鸷地瞥了一眼自己的赵王妃。
“诏令上自然是要拣着好听的说了,但是按照瞻壑那小子的心狠手辣来说,那定然不是什么好地方!”
“想当初,虽然他只派了两百人,回来了三个人,说多不多,但说少也不少了。”
“没有宝船队,两百人自行购船远洋,能活着回来就已经是奇迹了,更别说那两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