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可了杨涟的手札,这比让杨涟带出一班都能考进顺天、应天府学还让杨涟骄傲。
毕竟朱由检从来未在政治上认可过他,这算是他第一次得到朱由检在政治方面的夸奖。
“这次来,准备多久?”
杨涟坐在了朱由检旁边的主位上,他还是将朱由检当做当年的朱由检,这让朱由检比较宽慰。
“皇兄前往麓川查看移民的生活,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我最多也就是待一个月。”
朱由检解释了时间,杨涟闻言却点头后说道:
“大理的百姓生活很好,你在这里待一个月只能一无所获。”
“你需要去的是滇南,那里的少民多过了汉人,治理很不容易。”
“滇南?”朱由检略微皱眉,杨涟也点头道:
“孟艮府的百姓至今不过六万,其中有四万是傣民。”
“由于气候闷热,许多人家移民都不愿意过去,那边自然也就移民甚少,汉化进程太慢。”
杨涟的话让朱由检点了点头:
“这些事情,倒是没有人和我说过。”
“你也是忙人,这些事情都得事无巨细,那恐怕也迟早累死任上。”杨涟不免说起了朱由检。
能像他这样说朱由检的人不多了,便是杨涟,今年也已经七十岁高龄。
“就藩一事,确定是明年冬至?”
杨涟看着朱由检,担心着开口。
“呵呵……”闻言一笑的朱由检反问:
“怎么?国贼要走了,你倒开始不舍了?”
朱由检在调侃杨涟当年说他是取祸之道的话,这让杨涟老脸一红:
“这话,幸好你没让人记载在历史课本上,不然老夫眼下怕是人人喊打了。”
“可能是浪子回头呢?”朱由检呵呵一笑,随后看了看四周:
“看样子你也不准备回湖广老家了。”
“不回去了,在这里生活挺好的。”
杨涟摇了摇头,却发现朱由检直勾勾看着他:
“你要不要和我去齐国?”
朱由检向杨涟发出了邀请,不过杨涟听到后却连想都没想就摇了摇头:
“我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死人。”
“若和你去了齐国,纵享富贵,却要背上骂名,我是为何?”
杨涟很清楚,自己是以清廉直谏出名的,哪怕到了如今还有许多人知道他的事迹。
他可以做官,但只能做大明的官。
如果他去了齐国做官,那只能说明大明容不下谏臣,
这样陷大明于不利的事情,他不会做。
“况且,我已经一把老骨头,怕是经不起舟车劳顿。”
杨涟委婉说着,但朱由检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再强求。
“既然你那么说,我就不烦你了,至于你说的滇南,我过些日子会去看的。”
“这几天,我们就如老友叙旧便可。”
“好好好!”听到朱由检明知被拒绝,却还要和他叙旧几日,杨涟也确定了一件事。
朱由检还是当初的朱由检,他从来没变过……
“弟弟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和杨涟见上了吧……”
轰隆前进的火车上,朱由校眺望着车窗外不断倒退的景色,有些恍惚。
他有些希望杨涟劝朱由检留下,但他也知道,杨涟不可能那么劝。
“万岁……”
魏良卿走进了车厢,在走廊上对坐在位置上的朱由校作揖。
感受到魏良卿到来,朱由校也看着窗外不回头问道:“事情如何?”
“回万岁,都已经安排妥当了,消息很快就会传回来的。”
“不过……齐王殿下恐怕已经知道他身边锦衣卫有我们的人了。”
“无碍……”
朱由校让魏良卿派人监视朱由检和杨涟,想知道他们的对话,不过他也知道自家弟弟恐怕早就知道了。
说到底,相比他放在他弟弟身边的人,他弟弟放在他身边的人更多。
不过前者为了偷听,后者为了保护。
“燃哥儿在京城如何了?”
朱由校侧过身子看向魏良卿,魏良卿毕恭毕敬作揖:
“太子主持有方,阁臣与朝臣无不钦佩。”
“那就好……”听到自家儿子做的不错,朱由校松了一口气,却又紧接着补充道:
“加授孙承宗为高阳伯,擢升其三子为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
“是……”魏良卿应下,并作揖道:
“另外万岁,今岁请调齐国的官员有些多,吏部已经收到了七万六千余份请调。”
“除此之外,这些官员及其家眷也在迁移司报备了。”
“如果放任他们迁移,国朝最少得失去六七十万人口。”
“不仅如此,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多,臣担心……”
“担心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