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建恩七年,秋日。
茶盐商道附近胶着的战事迎来了第一次朝廷的大败。朝廷军队驻扎的徽州被攻破。主将战死,副将带领残部退守永州,流民军此刻离定州只剩下两座较大的城池。
无独有偶,流民军声势同样顺着永嘉古道往西北延伸,一路竟无甚阻力,直取稻城,颇有往丰城继续行军的架势。
朝廷于徽州城破之日连发十道谕旨,派遣使臣到流民军之中,与其首领谈判。同月,双方暂时休战,流民军据守徽州,不再向定州行军。
东南的消息,随着西边的战火一起传来。郭恒之在自己的卧房里看了几遍东南传来的消息,终于还是坐不住,出门去了司恩的屋子。
司恩原先在寒号寨的屋子已经变成了议事厅,不分昼夜,随时都有人。那日流民军抵达稻城之后,就伙同当地的匈奴兵开始攻打这附近的营寨。
说是攻打,其实更像是抢劫,都是小股作战,南北方来的部队都有。关澜同叶绾绾带领诸人回援过几个岗寨,都同稻城一般,死伤一地,财物粮食都被一抢而空。唯一庆幸的事他们反应的及时,山里情况又复杂。叶绾绾等人衣不解带地在这一片的深山里到处转移山寨里的人和物资,和流民军打过几次遭遇战,并不算顺利,互有胜负。
但这不是郭恒之今日来的重点。
他踏进了议事厅的门,余沙和司恩正围着一张地图仔细研究。旁边还有日前来寒号寨的徐子源。
几人听见有人进来的响动,抬头一看,发现是郭恒之。郭恒之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表明了来意:“何时北上求援?”
余沙和司恩对视了一眼,都没说话。
那日发现流民军已经开始行军之后,就已经派过一队探子北上去丰城通知翟谡了。但是不知是折损在半路还是出了什么事,至今杳无音信。
郭恒之在寒号寨中并未表明身份,徐子源只当他是同余沙一般的幕僚,捻着胡子开口:“这位老先生,如今北边势力,也并非都是我风波谷中人,求援信使一去不返。我等也无可奈何啊。”
郭恒之并未理财徐子源,只是看着余沙,等他说话。
余沙思考了一会儿,还是告知了实情:“叶绾绾和关澜今日晚上会回寒号寨,他们今日回来,会带来北边的消息。如果局势明朗些,应该可以找出一条安全北上的路。”
郭恒之听了,勉强接受了这个消息,点点头,开口:“有消息请务必告知老夫。”
说罢,他就离开了议事厅。
他走了之后,徐子源对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说:“这位老先生看气度,不是常人。”
余沙和司恩两人都未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什么。
流民军在东南大胜,又在西北肆虐,朝廷若想管,早就安排翟谡镇压了。此时还按兵不动,就说明定州那边大概是已经完全放弃剿匪,打算先安抚住余望陵。
郭恒之自然也知道这个局势,他现在着急北上,其实是还是没有放弃策反翟谡。
司恩对此不置可否,民间对翟谡的传说颇多,大抵皆因爱拿武将做门神,觉得其忠勇无双,可护一方安宁。
但是司恩的看法很简单。这要是个真的豪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这样的局势,他早就应该派兵南下。此刻迟迟按兵不动,说明要么有多方掣肘,要么他自有别的计较。
但不论是哪一个,显然都不是一个好的求援对象。
“不论如何,确实是需要去趟丰城的。”余沙对司恩说,“如果朝廷真的决定和余望陵联手,丰城就会是前线,朝廷一定会联系翟谡沟通北伐的细节。此举既然要联合流民军,与稻城这里如今的情状息息相关,我们需要知道消息。”
司恩也知道此事要紧,问:“那就等他们今日回来再议,你要去?”
“我去是最好的。”余沙说,“别忘了我是什么出身。”
司恩听他打趣,一时还有些发愣,没想到他如今对这些事也不再讳莫如深了,确实是变了许多。
徐子源在旁边云里雾里地听他们打了半天哑谜,也插不上话,左思右想,轻咳了一声,引来余沙和司恩的注意。
“北方的局势我们姑且还算熟悉……”徐子源出声,“不知二位又对东南的战事如何看呢?流民军和朝廷已经胶着那么久了,怎么会突然大败朝廷军队,将其全线清出徽州界内?这个统帅沐窈,从未听闻其名号,这究竟是个什么人?”
余沙和司恩又是对视一眼,彼此都在对方眼里看出一股不知如何言说的情绪。
谁是沐窈,这个问题,也许天下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了。
余沙的手指无意识地在那几张寥寥写着东南局势的纸上划过。摸着那已经干透了的墨迹,仿佛透过它,又看到了故人。
徽州之战,纸上写来不过寥寥数笔。看下来,却着实让人触目惊心。
流民军与朝廷的战事胶着,一方面,自然是因为流民军原先都是平民,不善作战。但也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