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竹筏往前又走了不知道多久,余沙观察着两岸的植物,看着那不同寻常的青绿色,恍恍惚惚地,忽然有了个念头。
“我们这是要去哪里?”他出声问:“这附近是锦亭山?”
蓝百灵在船头慢悠悠撑着竹竿,开口却不是答话,只是反手从身上的小包里取了瓶药,直接扔了过来。
余沙险险接住,看着那白瓷的药瓶依旧十分迷茫。
好在蓝百灵这一回没跟他继续打哑谜官司。竹筏顺着江流倏尔转过了一个弯,驶进了一处山崖的缝隙之中。天一下子暗了,原先岸边能听到的鸟叫声也安静了下来。
蓝百灵把竹竿取了,横放在竹筏上,走到竹筏的这一头,对着余沙坐了下来。
余沙这才第一次看清楚了蓝百灵的长相,弯弯一双眉,眼睛又圆又亮。人中短而窄,这就又显出一点点的幼态了。
“…………你不是中原人。”余沙喃喃地说:“你是……更南边的人。”
蓝百灵挑了一边的眉毛,笑:“沐窈真是没白教你,我是朗歌人,听说过这个地方吗?”
余沙愣了一瞬,下一刻许多信息在脑子里疯狂地回忆起来。
朗歌,县志和各种文书当中确实都提到过这个地方,据说是藏在漓江还要往南的一片连绵的大山后面,山间生有密林,还有瘴气。过去百年间,只有零星的几例朗歌人出山的记录,才让人知道世间还有这么个地方。
余沙一时不知道做什么反应,朗歌人?朗歌人又和漓江这一连串的事有什么关系?蓝百灵出现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蓝百灵看到他明显又紧张起来的脸,没多耽搁,直接揭开了鼓面。
“我没什么目的。”她看着余沙说:“我救你们是因为你娘。”
余沙蒙了:“我娘?”
蓝百灵嗯了一声,开口:“你娘,谢品澜,她是我们朗歌的女儿。”
第一百三十六章
竹筏晃晃悠悠地,顺着那条山间的裂谷前行。两岸的植物也越发变得丰茂,遮天蔽日一般,把这一条小小的河道藏在其中。
“这是清明前后,雨水多的时候才会有的河。”蓝百灵站在竹筏一边说。
“等过了梅雨,水道干涸,这条去往朗歌天水涧的水道就会封闭。想再出来,得等一年。”
她说这些的时候,余沙正坐在竹筏的另一边,一言不发,只是细心照看着关澜的情况。
蓝百灵说的这些,与他而言更像是个颇为离奇的故事。
且不说朗歌如何,毕竟那只是在文籍书本中出现过。单说谢品澜,身世就有些说不明白。
鉴安之乱前的朝廷,皇帝叫谢明庸,从政绩来说算得上是个好皇帝,只是子孙不丰,二子一女。两个皇子都死在战乱里,剩下这个女儿,就是谢品澜。
谢品澜的母亲封了妃,赐字是昭,来历确实不太清楚,有说是宫女上位的,也有说是谢明庸在民间遇见的女子。
这起居注都说不定的事,蓝百灵这里空口白牙,上下嘴唇一张就给定了案。
这位昭妃娘娘是朗歌人,身份还不算低,本来是他们下一任的巫祝。之所以没留在朗歌,而是出了十万大山,千里迢迢地去给谢明庸做妃子,是为了中原的机械和文字。
“你们中原人很聪明。”蓝百灵坐在竹筏那头把一段堪称传奇的故事娓娓道来,“那几年大雨,有人落了江,一路飘到朗歌来,那时的巫祝娘娘救了他们。也从他们那里得知了许多中原的事。”
蓝百灵手比划了一下,大概是一个纺车的样子,“这么大的机器,麻线不用手搓,一天的功夫就纺好了,还有你们的建筑,水利。巫祝娘娘听那个人说了这些,就下定决心,每过十年都要派大巫的使者去中原,把这些朗歌没有的东西带回去。”
“可是你们中原的书本很贵。”蓝百灵的脸色变得严肃了许多:“朗歌人没有你们的钱,也不懂你们的汉字,被骗了几回,只弄回来一些没有用的话本。那个时候小巫大人就决定,用朗歌最珍贵的草药,去和中原的皇帝做交易。”
余沙静静地听着,听蓝百灵说那位小巫大人,是如何步行了大半个国家抵达了定州,又是如何说服了定州的某位大人,如何献宝,又是如何在皇帝那里换取了大量的书本和机械。
说到星瀚漫天,这位昭妃娘娘,亦或是小巫云鸣的故事才堪堪说完。
“你应该叫她外婆。”最后,蓝百灵总结陈词似地朝余沙强调了这句话。
余沙听完了这一整个故事,整个人恍如坠入一个迷幻的梦里,安静的出奇,只是看着竹筏外的水流。
天上的月亮被水波打碎,随着波纹晃荡。
蓝百灵看出余沙的缄默,她没忍住,多问了一句:“怎么?你不相信?”
余沙轻轻摇摇头,他不觉得蓝百灵有什么必要来骗他这样一个已经没有用处了的人。但是同样的,他也无法这样的故事里找到任何实感。
谢品澜也好,云鸣也罢,这都只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