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听闻,摄政王归来时京城百姓齐言,愿摄政王余生安好。这句话是不是真的。”虽是这么说着,皇帝却也知道这话既然传到了他耳中,那肯定是做不了假的。
摄政王的权势,对皇帝的威胁不是一天两天了。封无可封,这是悬在每个帝王心头对功臣的忌惮,以及对江山的担忧。胡族一天未灭,大秦就一天离不开摄政王。因此,就算是摄政王的存在对于皇帝来说如鲠在喉,每每榻侧心头忧思辗转反侧不得眠。皇帝却始终没有下定决心除了摄政王,只是对朝堂下的那些明争暗斗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这次,有人设下陷阱杀害摄政王,皇帝虽不知道全部却也是得到过一点消息的。不过是因着他自己的私心,没有告知赢轩苍罢了。而现在摄政王平安无事的归来了,皇帝已经可以预想到摄政王为了报复即将引起的腥风血雨。朝堂上好不容易才得安稳,皇帝现下又怎么能够不担忧呢!
皇帝皱着眉思考,心里虽然还在犹豫却已经有了决断。大秦的百年基业不能毁在他的手上,不然将来百年之后,他有何面目面对大秦的列祖列宗。想到这一点,皇帝舒展下眉头,这一次,为了大秦的江山为了能够给摄政王一个交代,他这个皇帝是不得不舍弃一些人了。为大秦,也算是他们的荣幸了!
“龙体要紧,奴才恳请陛下保重龙体,切莫忧思伤神。摄政王对圣上和大秦忠心耿耿,现下摄政王回来想来是一定会为陛下分忧的。”梁太监看着自己的主子紧皱着眉头,一副忧思过重的样子,恭敬的弯下腰面色担忧的说道。
“朕如何能够不担忧呢!要是太子有摄政王的一半才能,我大秦后继有人,朕现在也不会对摄政王如此难以抉择。”皇帝想到自己几个不成器的儿子,心里又是一阵抑郁,说道。
“依奴才看来太子殿下和几个皇子殿下都是好的,只要多加历练,过两年一定能够为陛下分忧的。”梁太监如是说道。
“梁忠,你跟在朕身边有多少年了?”皇帝看着自己旁边已经两鬓斑白皱纹横生的人,说道。
“奴才已经跟着陛下四十余年了,奴才刚进宫那会儿,陛下还是先皇的三皇子。”梁太监想到自己跟随皇帝几十年来的风雨,眼睛里也带上了两分回忆和感叹。
“你老了,朕也老了。”皇帝叹息着说道。四十年,人生又有几个四十年呢!
“陛下正直壮年,一点也不老。”梁太监小心谨慎的说道。
过了一会儿,看着皇帝眉宇间仍然有两分郁色的样子,梁太监小心的道:“陛下既然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摄政王,何不任摄政王为帝师,也好为陛下教导出几个如摄政王那般文武双全的皇子,将来也好为陛下分忧。”
“帝师吗?朕考虑考虑。”听到梁太监的话,皇帝眉头略微一舒展,在心里思索了片刻后,说道。
“这么多年来,还是你最了解朕的心思。”皇帝说完,几不可闻的叹息一声。
“陛下,这句话可是折煞老奴了。不说是前朝的那些大臣,宫里头的皇后娘娘和各宫的娘娘们可天天都盼着皇上过去,为陛下分忧呢!”梁太监说完,停顿了一下,又道:“奴才听说皇后娘娘那边今晚准备了陛下爱吃的莲叶银耳羔和百宝鸭,陛下可是要过去?”
“皇后么,凤鸾宫朕也有几天没去了。”皇帝说完想到那个不让他省心的太子,心里升起的两分兴质又压了下去,道:“还是算了,告诉皇后早些歇息吧。”
丞相火急火燎的进了宫门,来到御书房外整理整理着装,正色面容,道:“本相有要事要和皇上相商,还不快快通传。”
“见过丞相大人。嗯。”门外的侍卫恭敬的抱拳对着丞相行礼道,然后对着身后的一个内侍一挥手。
内侍进了御书房内先来到梁太监的耳边说了一句,然后迅速的退了出去。
“陛下,丞相大人在外求见。”梁太监小心的看了皇帝一眼,上前一步低着头小声的说道。
“见吧。”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道。
“宣丞相觐见。”
“微臣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李丞相也就是当今国丈爷,太子外公,走进来,跪倒在地上行了礼高声呼道。
“爱卿平身。”
“皇上,老臣有要事启奏。”李丞相站起身来,双手抱拳对着皇帝说道。
“丞相有何事?”皇帝疲惫的捏捏眉心,看着丞相问道。
“臣要参摄政王一本,摄政王意图谋反。”丞相面容一肃,大义凛然的说道。
“嗯?丞相当知有些话可说不得。”皇帝看着下方人的脸,脸色一沉,语气严肃的说道。
皇帝虽然忌惮摄政王,但是要说是摄政王会谋反,皇帝是万万不相信的。以摄政王如今的能力,他要是相当皇帝的话,早就当了,哪还用得着等到今天。也是正因为知道这一点,皇帝才会明知道摄政王的权势是对自己皇权最大的威胁,却依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的原因。要说是对大秦的信任,满朝文武之中,皇帝绝对是最相信赢轩苍的。这个天下,大秦的江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