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第56章 叛乱
关于沈杨院子里发生的事,第二天,几乎所有人都有所耳闻,但是长公主口风紧,并未透露半分。
琴宁县主和吴娉婷两人本就牵扯进劫匪一事,自然不敢将此事泄露出去,作为当事人的风月怡和梁翘被也不可能把这些说出去。
至于沈杨他只将这些事说给了彬王听,后者知晓后,并未评价,不过彬王告诉沈杨大典过后,直接从后山离开,山脚下会有马车接应。
沈杨询问彬王是不是会发生什么,彬王没有回答,表情很是凝重,沈杨明白此事肯定非同寻常,点头答应。
三天的祈福结束,大典如期举行。
清晨,天色蒙蒙亮,所有人都来到高台前,等待皇帝前来。
皇帝携初升晨曦缓缓而来,伴随着庄严乐声与百官目光相送。
当皇帝登上高台,晨光刚好照在高台之上。
所有人都在台下仰望高高在上的皇帝,金色的龙袍在辉光之下熠熠生辉。
晨光的照耀下,皇帝扬声念起祭文。
这时,沈杨侧头看向彬王,后者表情平静,没有露出丝毫异常,可越是如此,沈杨越是担心,他隐隐感觉到有大事要发生。
就在皇帝念完祭文的一刻,沈杨眼前银光一闪,随后便听到有人尖声高呼。
“有刺客!”
几乎一瞬间,整个大典乱成一团。
沈杨身边的侍卫直接背起他脚步飞快的离开,他们来到居住的院子,如弦正在院门口等候,身后背着行李。
他们一路往后山跑,路上随处可见惊慌失措的和尚、下人。
眼前的一切都在往后移,沈杨感觉到路两旁的景色越来越熟悉。
直至他看见那座佛像,现在所处的地方几乎看不见人烟,沈杨被侍卫放下来,如弦为沈杨递上拐杖。
沈杨径直靠近佛像,耳边仿佛都能听到袅袅佛音,忽然他看见佛像脸上流出眼泪,沈杨只觉双耳轰鸣、头痛欲裂。
他捂住耳朵,企图阻挡住几乎要让他发狂的巨响。
沈杨忽然的痛苦让如弦惊慌失措,扶着他的肩膀,急切询问:“王妃!您怎么了?”
眼见沈杨失去行动力,侍卫连忙示意如弦,二人一路带着沈杨下山。
他们会和的地点极为隐秘,马车外观也非常朴素,前来接应的是倚风,见到沈杨痛苦的紧闭双眼,连忙上前搀扶将沈杨扶上马车,顺便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侍卫和如弦都表示不清楚,王妃途径一处佛像后就忽然变成这个样子,很是痛苦。
几人怀疑王妃是不是在此之前中招,可是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马车缓缓朝前行驶。
如弦在马车上担心的为沈杨擦汗,不明白王妃为何会突然变成这个样子。
此时的沈杨脑海里不断涌现记忆,那是不属于自己也不属于原主的记忆,那些记忆如同狂风骤雨,冲击着沈杨。
就在此时,一样东西从沈杨身上掉了出来,如弦捡起来一看是王妃平日里佩戴的玉牌,她把玉牌放在沈杨手边。
浑浑噩噩的沈杨忽然感觉到指尖微凉,刹那间,所有记忆都偃旗息鼓,他得以平复,随即他看到了一段记忆。
时间和现在对应,正是祭祖大典,沈杨终于明白彬王为什么要让自己离开。
因为不是简单的刺客,而是平阳王谋反!
平阳王是皇帝的四弟,皇帝登基前,他是皇帝最大的威胁,后来皇帝登基,他并未硬碰硬,而是选择了退让,得到一块封地后离京养Jing蓄锐。
他并非对皇位无意,而是当年皇帝登基已成定局,平阳王自知手头多为文臣,没有足够的兵力。
但如今,他卧薪尝胆十余载,终于得到机会谋反!
所谓的机会就是皖南洪灾,南方一带瘟疫横行,平阳王可以压制消息,就为了让南方对皇帝失望,他趁机揭竿起义!
与此同时平阳王还得知另一个消息,那就是先帝临死前留下一道圣旨,上面传位的人并非皇帝!
由此说明,皇帝得位不正。
平阳王大喜过望,于是趁祭祖大典杀皇帝一个措手不及。
随着记忆中的画面不断前进,沈杨眼前忽然出现彬王被一支利箭穿胸而过的场景。
沈杨猛地从记忆中惊醒,来不及去想这些记忆从何而来,他强忍着头痛撑起身体命令马车掉头。
“王爷下达了命令,无论如何都要将王妃安然无恙送回京城。”
如弦拒绝听从沈杨的命令,不料沈杨直接坐起身掀开车帘对倚风下令。
“掉头,回去!”
一旦回去,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倚风知道,所以不会让主子冒风险。
沈杨见倚风油盐不进,从怀里抽出彬王送给他防身的匕首,他跳上其中一匹马,用匕首砍断和马车相连的缰绳。
‘咴!——’马匹受惊,在沈杨手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