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房原址,楚霄云没有收到什么有用的线索,遂带着捕快们去了卷宗上记载的药房掌柜的家。药房掌柜的家现在也已经更换了主人,经过确认,这房子是现在的房主从那个前去衙门认尸的药房掌柜亲友手中买来的。
“当时所有的契约转让都是那个汉子跟我签的。他身边是跟着个女人和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应该是他老婆孩子吧。没听他们怎么说话,所以不大清楚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现在的屋主回忆道。
楚霄云让跟随的捕快将调查的情况一一记录,又找药房掌柜隔壁邻居了解情况。
邻居们大多还是之前的邻居,他们大多对药房掌柜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毕竟是被衙门拘传后死的,有点特殊,当初在和静县也是很长一段时间街头巷尾、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我们就知道他是个开药房的,平日里也就是一个人进出,没见过他老婆孩子。”
“他没成家?” 楚霄云问,“也没见过别的亲人朋友来往吗?”
“没见过跟什么人来往密切,就是邻里邻居,路过他药房也就比较熟,到时经常看到个小伙子给他送草药。”邻居道,“不过成家这事这我还问过他呢,他说老婆孩子去投靠亲戚了,等他做出点家业来,再把老婆孩子接回来。后来他死了,来了一个据说是他亲友的人,拿着他立的字据把他的这房子卖了,那人除了跟我们招呼一声,也没多话。哦,对了,当时跟了个女人和孩子过来。那女人和小孩也不说话,不清楚是什么关系。”邻居道。
邻居的话和现任屋主所言相差无几,可以印证。
药房掌柜生前没有跟妻儿一起住,也找不到他妻儿的相关信息。如今还能继续追查的,就是来给他认尸的那个亲友了。
楚霄云从怀里摸出那张纸条,自己还是有先见之明的。当然,这首先得感谢他的小夫郎。他将纸条上的地址扫了一眼,对跟随的捕快道:“去红河码头。”
那亲友的住址登记的是红河码头附近,卷宗上的记载自述是个船工。
楚霄云带人赶到亲友的住处,发现亲友竟然也已经搬家了。而且亲友住的房子已经易了两任主人。附近记得亲友的邻居说:“那人十多年前就搬走了。当初好像听他说什么亲人去世了,要回老家奔丧。”
楚霄云让邻居仔细想想时间,正是十七年前。
药房掌柜死了,身边一个至亲的人都没有,还是一个所谓亲友来收的尸;怎么他死了,给他收尸的人也搬离了这里呢?亲友回老家给去世的亲人奔丧,难不成他也不是本地人?前后脚时间身边的人接连去世,楚霄云有点同情他了。
同情归同情,案子还得继续查。楚霄云想了想又问:“这人是不是有个个头比较高的老婆,还有个儿子,当年八九岁的样子?”
邻居听了就摇头:“这我印象还是深刻的,他搬来我们这里,总共就只住了没几年,一直一个人,没见有什么亲戚来往。”
楚霄云听了觉得不对,这些人怎么都是孤家寡人的,连个家人也没有,所谓的亲人也都不在身边?
他想了想,对捕快们说:“回县衙,去签押处,先查查药房掌柜和他这个亲友的保甲信息。”
回到衙门,楚霄云马不停蹄的赶往签押处调阅了药房掌柜和亲友的保甲信息,意外地发现,这两人竟然都是二十年前从北边流落中原的流民!
楚霄云想起白水村的墩子和他那好友也是流民,这是不是太过巧合了?怎么这些人打交道的圈子都是流民。即便流民逃亡,他们是怎么做到全部都是孑然一身的?
从卷宗和保甲信息来看,墩子和他的那个朋友年纪尚轻,没有成家立业倒也好说,但是父母兄妹呢?而药房掌柜和他的亲友已过不惑之年的人,怎么可能孑然一身。若说一个人逃亡走散或者受到战乱的影响失去了亲人,也不至于他们全都没了至亲。
查到这里,楚霄云虽然还不清楚那具中毒的枯骨与墩子之间的关系,但他几乎可以肯定十七年前那桩误食案大有可疑。墩子与药房掌柜之间怕是不止单纯的生意往来。
但是药房掌柜死后,与他唯一有联系的人也从和静县消失了;这条线索又断了。楚霄云想了想,如今只能再去碰碰运气,看看墩子那个好友那条线还没有留下什么线索。
但是很可惜,墩子那位好友在那之后也搬离了原来的住址,去向成谜。所有的线索看似都断了,但是楚霄云却从中看到了一条最清晰的线索。
这些人的保甲信息都还留在和静县,离开前也没在和静县办理过任何身份证明的文书。他们搬去别的地方也没有合法的身份,那么,他们以什么身份在其他地方生活呢?
答案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留在和静县的保甲信息,也并不是他们真正的身份,他们去别的地方,也不用靠这些身份生活。想到这里,楚霄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字。
这两个字让楚霄云不寒而栗。
第112章 误食案(8)
楚霄云想到的两个字是胡人,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