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小说网

喜欢本站请下载app,无广告阅读

分卷阅读121

+A -A

    这一战,以高桂一方的完美胜利而宣告落幕,虽然岛上的百姓死伤达到三千人之多,被毁坏的房屋、医院、学校和商铺更是犹如台风过境,损失严重,但和得到爪哇岛相比,仍是获得了巨大的胜利,更令他感到满意的是,在荷兰与苏禄土著的联军攻来的时候,马尼拉市民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忠诚。

    郑克壁大为赞赏,赏赐的资源一溜一溜的拨给高桂。

    请大家记住这些历史,从唐朝时日本派遣遣唐使,向中国进贡,到宋朝时,日本国内甚至为了改良人种不惜派遣女人向大宋男子借种,然后是明朝的倭寇之患,直到后来侵华,看清楚了吧,这就是日本和中国的历史,当他们是弱者的时候,他们匍匐在中国的脚下,甘当孙子,当他们成为强者的时候,昔日的老大被他们踩在脚下。

    连爪哇岛大本营都舍得放弃的荷兰人如此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却在马尼拉寸步难行,范布隆斯霍斯特感到绝望,他害怕的不仅仅是大明军队的报复,也怕苏禄土著会风吹墙头草,对自己反戈一击。在最后关头,他悲怆的决定放弃马尼拉,保存实力,在付出折损近半舰船的代价之后,三十几艘战船载着他们逃离明属菲律宾,转而向日本岛驶去。

    在爪哇岛大捷之后,高桂再次进行征兵,扩充了征虏军,征虏军达到五万人之多,战船、火药、枪械等等战争资源,也在紧锣密鼓的筹集中,至于印尼,高桂暂时没有去理会,只是交给陈近南去打理,按照他的

    弱者永远只能匍匐于强者的脚下,就好像几百年前的宋朝,繁荣昌盛,乃世界大国,无论从什么角度,宋朝人都有绝对的理由将除宋朝之外所有的国家民族视为蛮夷,科技、文明、商业……无一不是世界的巅峰。以日本为例,当宋朝灭亡时,宋朝的最后一个小皇帝在崖山跳海之后,整个日本为之悲怆,食素吃斋为大宋哀悼。明朝时,中国沿海多有倭寇,但也只是以骚扰和掠夺财富为主,晚清时期,日本对中国再无敬畏,发动甲午战争,悍然向中国开战,直至二战时期发动侵华战争。

    事实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导致他们失败的主因。

    第217章东方屠夫

    其实并不是高桂真个儿要向郑克壁表忠心,实在是小克伦威尔带出来的几个徒弟都已经能够单独操作了,其中有一个叫作弗罗斯特的犹太人已经达到青出于蓝的地步了,他让小克伦威尔过去的目的,其实也是有私心的,台弯实际上是挡在他前面的一座堡垒,堡垒是否坚固,能够撑得住多少压力,他在菲律宾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大。如果清廷出兵,他会毫不犹豫的进行支援,反过来如果菲律宾被某国攻击,他不会要台弯出兵,李闯王造反,都直接威胁到京城了,崇祯帝死都不肯调动镇守边关的吴三桂的精兵,这是同样的道理,对他对菲律宾和印尼,台弯就是边关!

    高桂从来不信什么忠诚,你若不具备令他们臣服的实力,他们怎会对你忠诚?而马尼拉市民今天所表现出来的,将来也很有可能会像日本人那样,那并不奇怪,也不用气愤,想要被人尊重,就必须展现出实力来。

    大明海军趁夜突袭了荷兰海军,虽然荷兰人派出了巡逻船,但仍然失了先机,他们甚至来不及排开迎击阵型,仓促应战,导致了被动,同时,他们占领的南湾港也同时受到了海浪一般凶猛的攻击,两面受敌之下,士气大降。

    天色早已黑了下来,山雨欲来风满楼,不一刻,就听一声惊天动地的轰鸣自海面传来,高桂沉声喝道:“准备冲锋!”

    但高桂却是婉言谢绝,称什么王了,他本来就是菲律宾的王,何必要这华而不实的虚名?功高震主的教训,在历史上还少么?他不仅推辞了吕宋王这个王位,更表明心迹似的,把小克伦威尔也派到了台弯,帮助郑克壁研发新的战船。

切齿,恨不得能立刻冲进南湾港报仇。休息了一阵,特战营三百多人再加上征虏军三百多人集合完毕,弹药也全部补充齐备,就等待海上的炮响,便要发起攻击。

    如果说夺取菲律宾是奠定了大明帝国复苏的基础,那么武力占领爪哇(印尼)就真正是海外的大明开始走向强国的关键一步。清廷不得不将台湾郑家政权摆在一个极其重量级的位置上,台弯的日益强大,和攻占小吕宋、爪哇的辉煌战绩,震惊朝野,更直接改写了欧洲对东南亚的统治地位,很多小国家也开始向郑家派遣使节。郑克壁首次体会到一国之君应有的尊严和地位,他不担心高桂会拥兵自重,因为,在高桂攻下爪哇之后,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派驻官员去爪哇,并将爪哇置作大明的行省,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他还有一封劝他称帝的密信。就是这封密信,令郑克壁更加信任高桂,封了高桂为吕宋王,并将吕宋(菲律宾)封给他做领地。

    在下午的时候,他们本来是回到南湾港休整了一下,打算一鼓作气吃掉那些顽抗的大明军人,只不过两三百正规军而已,原本以为能够轻松解决,谁知却被一种威力巨大的奇特武器阻击,导致荷兰的指挥官范布隆斯霍斯特疑虑重重,认为大明帝国拥有了神秘的先进武器,苏禄土著和荷兰人竟也因为挫败而相互提防。


【1】【2】【3】【4】【5】
如果您喜欢【小强小说网】,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